close

 


在《腦袋革命變超人》裡面,表現心理學家約翰‧艾略特(John Eliot)對於人如何提升績效層次時不時強調「專注投入」。提到「專注投入」讓小編想到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flow)理論。當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在某種活動中時,產生的心流會引發人高度的興奮與充實感,他研究過一些終其一生不斷揮灑熱情的成功創意人才都是如此。


 


傑出的表現,與結果無關,它與在巨大壓力下面對挑戰、盡力而為,以及樂在其中有關,所以《腦袋革命變超人》裡 艾略特 教授提到,人在表現時,唯一需要的回饋反應就是,當你完全專注時,所得到的喜樂感。最好的表現者不但對手上的工作,也對習慣動作樂在其中。就像小提琴家在協奏會正進行時,絕不會放下琴,去質疑他對音樂的投入;外科醫師也不會在手術進行中,把病人叫醒,問他是否感覺好一些。喜歡在工作、談生意、作簡報時不斷衡量自己表現的人,有時就像一些學生讀書時喜歡先翻到最後一頁,看看還剩下幾頁沒讀完,這往往會讓他們失去融入書中、了解內容的機會。無論從表現心理學或人類生理的運作方式來看,信任的心境,不是靠思考產生的,思考過度,反而更不容易進入這種心境。邊做邊想,很容易會一事無成。


 


艾略特教授在書中也講到他在每一學期課堂上會分享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講一個飛行員在一次例行的飛行任務時,突然發現飛機急速往右衝,在幾乎不能駕駛的狀況下,他做了他在訓練時做的事,讓飛機不致失去控制。等到他安全降落並走出駕駛座時,他被機身破損的狀況嚇了一跳──左翼整個掉下來了。單翼的飛機究竟怎麼飛,怎麼降落?他自己也不清楚。事實上,見過許多擅長在緊急狀況有所表現的人, 艾略特 教授認為這位飛行員當時採用的哲學和那些人很像,那就是:做你該做的事!專注思考者經常能在挑戰中,思考出一個他們有信心的解決方案。


 


你不能控制事件,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對它們的反應。在工作上,如果你也為了老闆的偏見和偏心、同事的技能與人格、客戶的瘋狂、競爭者的實力、產業的變化,以及經濟景氣擔憂,或許可以問自己:「我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可控制事項上,還是其他地方?」


 


一個真正奉獻投入的人,
必定有個能夠讓他興奮的東西。
他們個人的表現哲學會是:
1. 110%的付出並不一定會有收穫。
2. 聰明工作,而非勤奮工作。
3. 無論你做什麼,都有好玩的方式可以做它。
4. 經驗就是報酬。
5. 如果這件事值得做,就值得好好做。
6. 如果這件事值得做,不必一定得做到完美。
7. 成功是基於「內在」而非「外在」的才華。
 


卓越不代表你要無所不能、無所不在。


極致表現的藝術
 


不管你處於哪個領域,透過探索能力和經驗的侷限,藝術就產生了。
 1. 你必須揚棄「事有限制」這個觀念。
   突破需要一種從內在培養出來的情感投入。
   2. 突破也需要有能力與「不確定性」共存。
       藝術家在不知道結果會如何演變時,最能真正投入。
 3. 對於大公司的執行長與最成功的企業家來說,
      他們所作所為中微妙與細膩的部分,才是藝術與樂趣之所在。
 


成為藝術家,你沒什麼損失的,唯一失去的是你的平庸。


把終點當成起點的技巧
 


是以主動進行目標管理為前提,
而目標是提振工作幹勁的一種手段,
我們得先讓自己產生想要訂定目標的想法。
我們必須把終點的那一個地方當成起點,
就是把達成目標的地點當成起點。
站在現在的地點,我們的思考會停留在
「現在能做的事」
但是把終點當成起點,我們的思考則是
「現在該做的事」。
 


別讓你的目標,擋住你的格局!


有人在工作陷入低潮時,
以「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為由,
任由工作的品質下滑。
這種人就是不懂得暫時擱置無法決定的事。
大多數的人都討厭不安定的狀態,
或許可以說是一種「渴望安定症候群」。
但工作能力要跨越到另一個境界,
你要懂得工作時應該要像扛東西,
讓自己的左肩承擔「責任」,


右肩承擔「擱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moonwolf 的頭像
cmoonwolf

繼續道聽塗說瘋狂五千年

cmoon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